聊城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欢迎您

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网络辟谣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作品展播

来源: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日期: 2021-12-16

 音视频类二等奖

《抵制网络谣言,从屏幕前的你做起》

报送单位/个人:李朋、王晓隆 济南市商河县融媒体中心

《识“谣”小剧场》

报送单位/个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当化疗遇上猪蹄排骨》

报送单位/个人:郭瑞、盛蕾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面类二等奖

《拍一拍和舌尖上的这些谣言说“拜拜”》

报送单位/个人:鲁网

微信图片_20211214183022.jpg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H5)

拜拜.jpg

《辟谣女侠传》

报送单位/个人:袁立勇 泰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11214183040.jpg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H5)

女侠.jpg

《赶紧看别上当!这些以“疫”为名的新骗局要当心!》

报送单位/个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骗局5.jpg

 

文章类二等奖

《网络辟谣战,始终在路上》

报送单位/个人:刘睿 淄博市委网信办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摄像头”, 大家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数据收集者。网民群体规模的持续壮大为网络谣言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谣言是一种信息传播,但它从来都不是单纯地传播信息,而是携带着传播者的情感和态度,谣言传播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动员”过程。比如家庭微信群里的大爷大妈,总是初于关心和爱心,乐此不疲的在传递一些“牛奶和可乐不能一起饮用”“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的不能吃”等“盲目关心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多发频发,是因为虚拟网络空间存在松绑效应,会弱化的表达主体的责任意识。比如“天津8·12爆炸事件”等以缺乏完整度的短微视频、去头掐尾的微信截图、剪辑拼凑的录音、场景模糊不全的照片等形态呈现到公众视野的“碎片拼凑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会使用一些“情感动员”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添油加醋”,以达到打动人、征服人的目的。比如“广州增城新塘事件”中,当地治保会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一名摆地摊的四川籍孕妇发生冲突,有围观者将冲突视频上传至网络以后,各种谣言就铺天盖地而来,有的说“治保会向小贩收取保护费”,有的说“孕妇的老公被活活打死”,更有甚者还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冲突的“细节”:“治保队长号召打死起哄的外地人,一个就值 50 万”。又比如“杭州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造谣者郎某偷拍、何某捏造“年轻独居小富婆和快递员偷情网聊”的聊天记录,两人协商一同演戏,可见造谣者为寻求快乐、释放压力而进行一场自娱自乐的玩笑与游戏。这些都属于蓄意编造、恶意传播的“吸睛引流类”网络谣言。

与此相应,网络辟谣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情感治理过程,要想取得良好效果,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是多方协同治理。网络谣言的治理目前多是以政府和平台企业为主,社会第三方等资源介入比例不高,未来需要在政府主导层面,形成政府-数据平台方-企业-专家-高校-网民等六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平台,实现网络辟谣的社会化和无影灯效应。未来需要打通各个网络平台,通过社会化的合作,在整个国家层面构建网络谣言大数据平台,建立融合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综合辟谣机制。探索建立一套成熟的谣言触发机制,设定谣言关键词,当含有关键词的传言在微博、微信传播达到一定数量时,自动触发预警,提醒相关专家和辟谣平台关注,并判断其是否属实。同时,要加强预防式科普宣传,全面提升民众识谣、辨谣的素养。加强日常的预防式科普宣传,尤其是针对敏感人群的通俗易懂的谣言传播,加强专业俗语的“转译”能力,有效避免谣言的进一步滋生。二是注重对公众的情感引导。不能把网络谣言当成无稽之谈。作为公众表达情感的工具,即使网络谣言本身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它也是公众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这些情感来源于公众的理性认知,需要认真对待。要谨慎使用警告、强制的辟谣方式。面对网络谣言,一些地方部门习惯于将其视为敌我矛盾,首先想到的是警告“别有用心的人”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声称将“严厉打击”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试图以此强制性的制止谣言传播。三是丰富辟谣信息的传播形式。“权威性”辟谣是主线主旋律,应当不断做大做强。“嵌入式”辟谣和“逆向型”辟谣作为两条辅线,也建议积极探索和践行,最终三种途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从而奏响辟谣信息发布传播的最强音。

“权威性”辟谣

“权威性”辟谣,是指政府机关、主流媒体开展的官方辟谣,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的辟谣形式。

“嵌入式”辟谣

“嵌入式”辟谣,是指在原谣言链接内容上直接通过传播平台添加谣言印记,追溯谣言传播原路径,彻底从根源辟除谣言,“从B辟除A,改为直接标记A”,是最直接和有效的辟谣形式。

“逆向型”辟谣

“逆向型”辟谣,是指依托现有网络谣言数据库,以吸人眼球,博人关注的方式,重塑带有辟谣印记的谣言信息。借助谣言的传播速度,逆向发布辟谣信息。

不久前,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首次以“网络谣言共治”为主题,围绕如何把握真相传播“主动权”,扩大谣言治理“合作圈”,展开热烈讨论。这标志着网络谣言治理工作达到了空前的重视高度,更是为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推动网络空间共治共享,汇集了中外各界观点,凝聚了多方治理合力。只有多方协同治理,不断丰富辟谣信息的发布形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网络谣言传播带来的不良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破窗》

报送单位/个人:李非桐 山东师范大学

(一)

父母出去打工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我打开电视,随便点了一个台。里面主持人唾沫横飞地念叨着没营养的社会新闻,窗外传来嘈杂的雨声、邻居家的吵闹声。

我没有去认真听这些声音的内容,只是侧着身子发呆。有些时候沉迷于捕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代表人就想加入其中,喜欢吵闹可能只是因为寂寞,想要从中找些热闹而已。

回过神来,发现电视里喋喋不休的主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一个满面油光的胖子换成了烫着大波浪的美女。那美女主持化着浓妆,声音很嗲,吵的人心绪不宁。就在这时,我的家门突然被敲响了,很急促,“咚咚”的声音盖过了电视机声、吵闹声和雨声。

我走过去打开门,发现是穿着白裙子的吴目杵着盲杖站在门口。

她苍白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青色,没有焦距的黑眼珠不受控制地四处转动着。听到开门声后,她猛地扑过来钳住我的胳膊,冰冷的感觉顺着那双细瘦的、皮包骨头的手一路传到我的心底。

她脸上带着扭曲的笑,疯癫地在我的耳边呢喃道:“找到了,我找到了!小亚姐,我终于找到那个害死我哥的人了!”

我吓得浑身一抖,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只发出“嚯嚯”的声音。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自己是个哑巴的事实了。

(二)

我叫张小亚,是一个哑巴。

我的父母常年在外,为了他们残废的女儿奔波。我很少和他们见面,从小生活在残疾人学校,唯有假期的时候回家,但也是见少离多。

吴目是我今年认识的一名新入学的学妹。作为一个盲人,失去视力的她几乎没有自理能力,比我这个哑巴惨多了。在跟她熟悉之后,我逐渐了解到她悲惨的身世:父母早早离婚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吴目从小与大自己9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但她的哥哥3年前死了,是自杀。

现在只剩下吴目一个人了。

我知道,哥哥吴故的死一直是吴目心里的一根刺,把这个女孩稚嫩的心扎得支离破碎。如果让她得知真相的话会事情肯定会被闹得不止不休——身为知情者的我一直卑鄙地隐瞒着真相,以此为借口隐瞒某种羞愧之心。

果然,现在知道真相的吴目状态十分糟糕。她像感觉不到疼痛一样狠狠抓着自己的头发,声音嘶哑道:“小亚姐,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吗?当年网上不知道为什么传出来我哥猥亵学生的谣言,把人逼到自杀;但我那对父母根本不关心哥哥的死活,只顾匆匆结案过他们的好日子。”

“那种谣传简直就是抱着害他的心去的。明明他那么好,竟然会有人相信那种毫无根据的话!”吴目突然阴恻恻地笑了,恨道:“老天有眼,今天终于让我找到那个造谣的小人了!”

“小亚姐,我知道你把我当亲妹妹看,现在只有你能帮我了!我要当众曝光那个女人曾经的所作所为,还要抹黑她!就传她不检点,在外面水性杨花怎么样?”吴目越说越兴奋,脸上竟然浮起一抹红晕:“我一定要她也尝尝我哥当年的痛苦!”

她咬牙切齿地说出一个名字:“于晓雅!”

“这个女人倒是混的风生水起,听说还靠家里关系混进了电视台?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心安理得活到现在的,我一定要她付出代价……”

听到这里,我的大脑猛地发出“嗡嗡”巨响,不可置信地看向一旁还没来得及关上的电视——

身为盲人的吴目自然没有看到,屏幕上正那个抿着嘴笑得开心的女主持人身前,放着一个写有“于晓雅”三个字的姓名牌。

(三)

我是一个哑巴,不能说话。

但在互联网上,我可以让所有人“看到”我的声音。在这里,我能掩盖所有残缺变成一个正常人。三年前,披着“装聋不作哑”这个ID的我纵横各大论坛贴吧,是一个四处维护“正义”的网络警察。

那个夜晚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我像往常一样打开贴吧,浏览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突然发现一个匿名楼主发布的求助贴被顶到了前面。

我好奇地点了进去。

在帖子里,楼主自称是一个14岁的初中生,在学校里被新来的男老师猥亵,现在很害怕,发布求助贴希望大家能帮助她。

楼下一众水友都很激动,留言建议她告诉父母这件事,走正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安全。

这时楼主哭诉,说那个男老师平时都装作一副老好人模样,冠冕堂皇衣冠禽兽,没有人相信他会猥亵学生;还说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父母都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话。她又不敢联系警察,因为没有证据。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是好。

我看到这里出离愤怒。“啪啪”打字到:“楼主放心,我们现代社会不会容忍这样的人渣存在!大不了这件事我们跟他闹到底!”

楼主似乎受到鼓舞。她提了个建议,想要大家帮忙在网上披露这件事,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这样迫于压力学校和警方都会出面调查的。

义气的网友自然是纷纷出手驰援。根据楼主提供的那个男老师的信息人肉搜索对其进行“制裁”,并四处宣扬“高校男老师猥亵女学生,天理何在”这一事件。

我也参与转发了帖子。自觉维护正义,惩恶扬善的我,在猥亵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后却等到了截然相反真相——

“针对近日某高校男老师猥亵学生事件警方展开调查,已确实为谣传;而涉案男老师于一周前跳楼自杀,对社会造成重大恶劣影响。警方中午已经追查到发布虚假信息的女学生,对方承认错误,并已在贴吧辟谣。警方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后续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希望各大网友引以为戒,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我再一次打开贴吧,那张求助贴楼主的置顶留言显得无比讽刺:

“我诚挚地向大家道歉,我欺骗了你们。我其实是某某高中17岁的学生,因为不满新来的男老师管教,想要捉弄一下他,所以捏造了被猥亵的事情。我没想到会闹这么大,更没想到吴老师会因此丧失性命……真的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造谣了!”

一个前途光明,认真负责的年轻老师就因为学生的“捉弄”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在大好年华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妹妹也因为我们那随手转发的信息失去了亲人,这件事怎能不让人唏嘘。

这此之后,我注销了所有网络社交账号,拒绝发出任何声音。

我从前憎恨命运的不公,让我生来残缺;如今我却自甘缄默,从内心封闭自己的口舌,习惯一言不发。

我是一个害人的帮凶。法律没有惩罚我,但我却不能原谅自己。

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哑巴。

(四)

如果一栋建筑的其中一扇窗户破了却没有人修补,那么过不了多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进而会有各种人闯入建筑,将这个地方演变为各类非法活动的窝点,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凶案或者火灾的发生。这便是破窗理论。

吴故的自杀是我、吴目、于晓雅甚至是那场造谣事件中所有参与者的“第一扇破窗”。因为隔着屏幕与网线,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去传播一些刻薄狠毒的言语,中伤许多无辜的人。在此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那扇破窗,肆意放任暴力,只会让我们的人生走上一条不归路。

吴故、吴目兄妹是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下的受害者。但现在,吴目却变得和当年的于晓雅一样,将网络当成情绪的宣泄口,甚至想以牙还牙,将谣言作为报复的手段。

我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想要填补好吴目心中的那扇破窗。

(五)

我是一个哑巴,不能说话。

所以我提笔写下一个故事,想把它给一个叫吴目的姑娘看。

如果你碰巧也认识她,请把这个故事念给她听,因为她是一个盲人,看不到我写的东西。

然后请帮我转告她,不论是出于怎样的理由,有怎样的苦衷,我们都不能去诋毁和辱骂他人;放任破窗的结果是更多窗户被打破,最终将自己变成施暴者,堕入泥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自我约束。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努力,让吴故和吴目的悲剧不再发生。

 

《莫让谣言给乡村振兴添堵》

报送单位/个人:蒋婷婷、崔金鑫 青州市商务局

当前,部分地方存在不少真假难辨的政策谣言,一些收到谣言的农民因为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而不满,甚至依据谣言“维权”,基层干部惊愕之余,疲于应对。还有一些自媒体对政府政策想当然地解读,为了各自目的肆意歪曲误读政策,让政策发布者始料未及,连夜辟谣,一些便民政策反而成了劳民之举。

披着糖衣的“政策谣言”,你中招了么?

比如北京“菜篮子”不稳,要断粮? “特大喜讯!中央一号文件已下发,不知道的赶紧看”再如“重磅消息:契税税率改为3%至5%,之前的1%、1.5%等优惠税率将成为历史”。

诸如此类的消息,经常会在一些自媒体公众号上看到,民众关心的民生、教育、社保、医疗、房产等领域成为重灾区,有的故弄玄虚,有的添油加醋,更有甚者还给中央文件“打补丁”加福利。每当政府新政策一公布,网络上就会各种解读满天飞。

更有甚者,一些自媒体把留言跟帖整合成新的爆料消息。这些以讹传讹的消息经过发酵,扰乱了正常的政策执行,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挑拨了正常的干群关系,延误了政府工作进度。

政策谣言为何会持续发酵?

政策谣言的生发和传播与政府的公信力、传播技术的先进性、民众的判断力、社会心理、造谣传谣成本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特定时空情境中交织复合,为政策谣言的孕育和潜伏提供了基质和温床。

政策谣言无外乎这几种类型:一是夸大政策福利性普惠性让基层产生不切实际梦想。二是曲解政策要件让基层产生政策误解。三是虚构政策博取眼球激化干群矛盾。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得眼球,获得较高的点击量,歪曲解读、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成了谣言滋生的土壤,制造和传播的主力军。再加上目前对自媒体的监管还存在缺位,违法的成本较低,未能有效地遏制。

莫让政策谣言给乡村振兴做减法!

错误解读国家政策是对广大群众的欺骗,让干群关系产生裂痕,也让政府形象受到极其恶劣的影响,值得警惕,必须加紧治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策发布与解读是关键。事实上,党和政府的一个政策出台,人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种转发,往往来自于自媒体的解读,部分谣言还被配以短视频,或改编成顺口溜,传播速度比政府两微一端更快,风格比政府两微一端更“亲民”,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速度,强化政府两微一端的政策发布和解读传播能力,加强与群众的互动频次和对群众的解释引导。

把好入门关,造谣媒体严查处。自媒体拨弄政策是非的这种行为,攻击或诋毁造成的危害性巨大,对这样的自媒体必须永久性封号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出台相应规定,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类信息,严禁自媒体予以主观解读。

“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视听。”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懂得辨别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还应加强学习,主动为群众普及正确的政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以乡风文明之“魂”为乡村振兴做加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