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财经记者 丁一凡 实习记者 赵诗婕
随着青岛城投城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城金”)的一纸公告,又一家资产总额超60亿元的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被注入青岛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岛融担集团”)。
作为青岛市级融资担保平台,青岛融担集团成立之初就曾表明,公司将成为山东规模最大的融资担保集团,最终实现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亿元。泰山财经记者注意到,自去年组建成立以来,青岛融担集团已新增8家对外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24.54亿元。
青岛城乡担保公司90%股权注入
5月7日,中信证券披露关于青岛城金子公司实际控制权相关事项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根据公告,青岛城金的股东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将委托青岛城金管理的青岛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城乡担保”)90%股权,通过注资的方式注入青岛融担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城乡担保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本50亿元,业务涵盖融资担保、非融资担保、再担保、股权投资等诸多板块,是山东省首家AAA融资担保机构。
此次注资完成后,青岛城金将不再受托管理青岛城乡担保股权,丧失对青岛城乡担保的控制权。青岛城金表示,青岛城乡担保是其公司担保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青岛城乡担保实际控制权变动后,集团将不再经营担保业务。
从业绩上看,截至2024年末,青岛城乡担保资产总额61.46亿元,净资产52.79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66.69万元,净利润1957.57万元。
对于此番股权划转的原因,青岛城金也在公告中表示,是为了响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青岛融担集团的组建工作相关安排。
成立至今已新增8家对外投资公司
记者注意到,这已不是首次国有融资担保资产被注入青岛融担集团。
早在2024年10月,青岛融担集团成立之时就曾对外表示将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的原则,分步整合全市7家市级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和8家区(市)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最终实现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亿元,将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担保集团。
青岛融担集团前身为青岛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现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为优化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布局、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组建的市直金融类企业,由青岛市财政局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
2024年10月,青岛融担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青岛市在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泰山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7月至今,青岛融担集团先后新增8家对外投资公司,分别为青岛荣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青岛青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高创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莱西市易通达创业人员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青岛金岭晟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青岛莱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此外,在新增对外投资公司的同时,青岛融担集团的注册资本也在期间发生变更,由6亿元增至24.54亿元。
专家解读:规模化运作更具优势
规模的不断扩张,也让青岛融担集团距离成为山东省最大融资担保集团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对于青岛融担集团的规模扩张,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山东齐鲁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告诉记者,青岛融担集团的组建能够有效撬动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当前投资增长乏力的经济环境下,规模化运作的融资担保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集团成立后的经济带动作用,董彦岭表示,在当前投融资存在梗阻的情况下,青岛融担集团对激活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强调,经济发展不能只重投资规模,更要关注投资效益。
“过去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出现困境,问题往往不全因规模大小,而在于投资质量。”在董彦岭看来,青岛融担集团在规模化过程中要注重效益和精益化管理,对担保项目的回收能力要进行慎重评估,确保量质齐升。
此外,对于青岛融担集团的整合模式,董彦岭也表示,要关注资产质量,避免简单“垒大户”,流动性不强的呆滞资产会限制杠杆能力。
“银行更看重现金能力,优质资产占比很重要。虽然规模越大银行信任度越高,但关键还是资产质量。”董彦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