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欢迎您

微短剧创作不能一味求爽

来源: 聊城晚报 日期: 2025-04-22

  □ 王博

  从一线都市到四五线县城,从三岁顽童到耄耋老人,网络微短剧已然成为全民“电子榨菜”。很多短剧虽然很土、很尬,却凭借密集的反转与情绪宣泄精准戳中观众爽点,令人欲罢不能。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微短剧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然而,全国8万多家微短剧企业每年推出的数百部微短剧中,竟鲜有作品叫好叫座、火爆出圈。我们禁不住要问:难道短剧行业只能容得下一个“爽”字?爽过之后,又能为观众留下点什么?

  笔者看来,与其说是短剧市场火热繁荣,不如说爽文短剧在大行其道。打开任意短剧平台,“霸道总裁”“逆袭打脸”等标签霸屏。应该看到,文化作品是时代的映射,爽文短剧的流行折射出社会对快速成功和简单解决方案的渴望。如果放任爽剧主导市场,对大众审美、价值导向、行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爽剧因其简单粗暴的审美,失去了影像作品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从画面看,为适配手机竖屏观看,大量作品将镜头局限在人物面部特写、镜头语言过于直白,难以给人美的享受。从剧情上看,剧本往往以情节反转和情绪释放为卖点,它迎合了观众的即时满足感,却牺牲了人物塑造的逻辑性与故事发展的合理性。

  作为一种流行度很高的影视形式,短剧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好的短剧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人们思考和讨论现实问题,帮助建立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然而,爽剧往往过于理想化,忽略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些爽剧为了追求流量,不惜采用低俗、庸俗的内容,甚至毫不避讳地宣扬拜金主义、权力崇拜,与正确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爽”带来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微短剧行业的长远发展。爽文题材的短剧,内容雷同性高、可替代性强、剧情模式单一,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流水线式的剧本生产方式,频繁引起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应支持那些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凝聚社会共识、更具思想深度的作品,只有这样,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才能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微短剧市场应该做到百花齐放,让历史剧的厚重、家庭剧的温情、军旅剧的热血、现实题材的锐度,都能在这里找到创新表达的出口。期待更多创作者从追求“爽感”转向追求“质感”,在艺术表达与文化表达上更进一步,为观众提供更有营养的精神快餐。

分享到: